就医指南 | 联系我们
  医院简介
  疼痛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疼痛知识
 
疼痛的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14-09-25 15:14:08 ] [阅读次数:4924 次 ]

对疼痛患者的综合评估可在四个主要方面鉴别患者功能障碍:认知、情感、身体(躯体)健康以及生活动力。所有这些功能障碍因素都可影响疼痛感受,并且都可通过心理治疗来调整。要想成功治疗慢性疼痛,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首先对患者的疼痛史及当前的心理功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拟定的成功的疼痛治疗方案须鉴别患者功能障碍状况,并制订出恰当的心理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病态行为。最有利于疼痛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多学科综合治疗。

A.  功能障碍的观念、原因和期望常常使疼痛行为更加长久。认知行为疗法(CBT)利用教育、应对技巧训练和行为彩排来帮助患者重塑他们有关疼痛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并改变他们的整体疼痛感受。群体治疗法也有助于在社会环境中解决这些问题。

B.  抑郁、焦虑和愤怒常常可使疼痛感觉扩大化。包括生物反馈和催眠术在内的放松疗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焦虑疗法。抗抑郁药物、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同时拥有抗抑郁、镇痛和促进睡眠的作用,支持性心理疗法也有利于康复疗法的顺利实施。尽管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并非疼痛治疗的必然选择,但它确实可以解决延长或加重疼痛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性和身体方面的恶习、愤怒、无助和抑郁。

C.  对麻醉药品和抗焦虑药品的滥用需要解毒治疗和适当的心理支持治疗。通过操作行为调整策略、训练、生物反馈和精神治疗可减轻肌纤维痛和肌体的废用性。

D.  要想改善患者状况,需要直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通过人与人之间操作获得的主次要收益问题和/或通过疼痛表现而逃避责任的问题。工作压力、社会的认可程度、性功能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会显著增加疼痛感觉,并且这些问题都可通过行为调整、心理支持治疗、婚姻及性方面的治疗以及职业康复训练来解决。



疼痛像其他感觉(如听觉,视觉)一样,是机体的一种基本感觉,但又不同于其他感觉。首先,疼痛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往往与其他感觉一起存在,构成不同的复合感觉,如胀痛、绞痛等;其次疼痛常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组成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害怕、焦虑等。上述两方面是密切不可分的。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不单纯是生理学的感觉问题,也是心理学的复杂情绪表现,同时还受社会、环境和文化教育的制约。三者之间互相影响。慢性疼痛往往是以往的急性刺激导致组织损伤,炎症或神经系统的病变而继发产生的,又称为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等痛觉异常。当疼痛持续时间过长时,顽固不易根治,一些情绪因素逐渐滋生,其中以抑郁和焦虑多发。慢性疼痛在临床中普遍存在,患者在疼痛伴发的精神心理基础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对多方面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精神心理学干预一直作为慢性疼痛治疗的热点研究,在临床的多项调查研究均证实进行多方面心理因素干预,如生活压力、经济、残疾等对慢性疼痛治疗的满意度有明显改善。我们发现部分疼痛是"非解剖学"上的分布,疼痛蔓延至非损害区域,疼痛可以超出损伤级别的比例,在完全没有损伤下的疼痛或一次又一次的疼痛,并且长期疼痛的患者明显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等抑郁症状这些都可以用来证明心理异常在疼痛中仍起一定的基础作用。尽管有很多研究都表明这些精神病理特点都可以被神经生理机制解释,包括周围和中枢神经活动的相互影响,但是无论从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情绪评定研究上都阐述了疼痛与心理异常之间必定有一定的联系。经常有疼痛为第一主诉的患者往返于精神科和疼痛科就诊就说明这两者的联合因素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治疗上更是应当疼痛和心理联合治疗。在纤维性肌痛患者心理干预对照研究中,一组进行疼痛逃避治疗机制另一例进行疼痛持续治疗机制对照,并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疼痛、机体机能、疲劳性和心理压力均有改善。也有研究提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痛患者T细胞母细胞化,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一项对台湾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调查发现有42%的老年患者有慢性疼痛,行走问题和情绪问题是干预治疗的两个主要方面,危险因素显示单居女性,低水平教育,宗教信仰和较差的生活质量有影响。Chou R等发现对后背痛的认知行为治疗、锻炼、脊柱推拿术、跨科性康复等几种对照治疗研究改善慢性亚急性后背痛,并明显优于对照安慰组。在原发性后背痛进行心理干预。认为早期心理干预对慢性疼痛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催眠疗法、心理暗示、精神分散等都有文章报道有效缓解各年龄段的患者的慢性疼痛的治疗。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